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民俗

赶头汤

发布时间:2024-07-27 09:05:00浏览次数:1277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记载。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汤泉民俗文化,因远古而神秘,又因丰富而迷人,是汤头温泉文化百花园的重要根系。

赶头汤

传说,每年清明节的头一天夜里,“汤神奶奶”都会给汤头温泉的汤池里“降药”,品种很多,什么病都能治。清明节这天一早下汤,叫做到汤池里“摸”药,“摸”到哪种药就治哪种病。越早越好,越早“摸”药,感觉着药效越高,到了这一天,汤泉人逢人便会说:“俺早去了,俺摸来了!”。

由于汤头温泉水确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因而这一习俗得以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汤头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清明节一早前来下汤“摸”药的还很多。由于清明节只有前后几天,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久而久之,延续到每一天的早晨都可以提早下汤“摸”药,这一做法就叫“赶头汤”。

“赶头汤”很不容易,要起得早,只有早起早洗才能“摸”到药,或者“摸”到的药纯度高,治病、保健效果好。对汤头当地人来说,“赶头汤”不算难事,而对外地人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人们需要及早做好准备,往往是半夜起床上路,如果是老人、儿童或病人还需要照顾,真是扶老携幼“赶头汤”。古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路,也没有路灯等设施,往往是黑天半夜就赶去下汤,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汤头天还不明。外地的客人则“裹粮而至”,甚至沿途要饭而来,他们中一些人甚至常驻汤头,有的就是露宿池边,为的就是“赶头汤”。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盼了一年的时光,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再拘谨什么。于是,赶上“头汤”便成了汤头温泉的另一个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