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温泉三月三庙会
发布时间:2024-08-02 18:28:48浏览次数:1431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记载。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汤泉民俗文化,因远古而神秘,又因丰富而迷人,是汤头温泉文化百花园的重要根系。
汤头温泉三月三庙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汤头温泉南侧的白塔街村,都会出现如织的人流。在“雹泉殿”的景区前,跻身于如潮的人流中,在隆隆的戏曲锣鼓中放眼望去,卖糖葫芦、年糕、麻花、瓜子,应有尽有,摸彩、打靶、套圈、射箭,娱乐项目比比皆是,很是热闹。一座大戏台前,专业剧团正在上演各类节目,吸引了很多人津津有味的观看。这就是汤头温泉远近闻名的三月三庙会。
据记载,白塔街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白塔庙会一年两度,现在的叫“春会”,秋天的叫“秋会”。他说,白塔街村西临沂河,风光秀丽。随着村中“雹神庙”的恢复,以及“白塔大戏台”的重建,传统庙会得到恢复,既促进了商品贸易活动,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到这里逛上一趟,既可以窥见汤泉的风土人情,又可领略春天里的欢快热烈的气氛。每年的三月初三庙会,方圆百里的群众都来赶场,很多有年纪的还要祭祀上香,拜祭庙里的“李老爷”,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白塔街庙会的起源,据说因村内原有一座寺庙,庙内有一高耸入云的白塔,后以此得名白塔街。村中老人们讲:解放前村里有三座庙宇,一座佛爷庙、一座关爷庙、一座雹神庙,尤以雹神庙最为出名。由于庙群的存在,年复一年,香火逐渐兴盛起来,当时,颇有心计的小商小贩们看到这里整日车水马龙,孕育着无限商机,便将当时的泥哨、玩具、鸟笼、蝈蝈筐、拨郎鼓、头饰网等传统小工艺品拿出来叫卖,形成了今天庙会的雏形。
解放前,赶庙会的老年人居多,多为福寿灾病等而来。如今,庙会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场所,青年男女们也都相约来这里逛庙会、看热闹,在花花绿绿的货摊前买到称心如意的小家什、小玩艺及胭脂之类的稀罕物儿。庙会作为民俗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打的是民俗牌,唱的是民俗戏,具有重要的经济调节作用。如今,白塔庙会不仅是文化娱乐和求神拜佛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民间商贸活动的大市场。过去一些失传的风味小吃,又一度出现在庙会上,如水煎包、油条、麻花、绿豆丸子、年糕、花卷、烧烤饼等,让赶会人任意挑选。如今的白塔街庙会,规模大,影响广,百年庙会本身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通过举办庙会,造成声势,吸引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参与,这本身就为民俗活动、文化旅游搭建起一个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