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汤泉资讯

汤泉区珍稀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系列五:经幢刻石

发布时间:2024-04-18 20:42:14浏览次数:1211



在古老的汤头温泉区域,许许多多的历史遗存经年累月,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千百年来守望的故事。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除了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古老汤泉的历史发展脉络,还向人们展示着汤头温泉的底蕴、底气与曾经的繁盛、如今的华彩。


在山东观唐温泉游客服务中心门首大堂,有一柱高约3米的出土文物——六角经幢(读音jing  chuang)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是观唐温泉收藏的一件近年出土的珍贵文物,它向人们展示了汤头温泉“温泉乡”这个古老名字的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证实了汤头“温泉乡”之名始自至少800多年前,其悠久历史不言而喻。


作为全国四大甲级天然温泉之一,有关汤头温泉的记载由来已久,《汉书》、《水经注》及临沂的各种史志皆有论述。更为人们经常见到的是民国二十四年续修的《临沂县志》中有一些温泉的老照片,还有人们经常传颂的“琅琊八景”之一的明代舒祥 “野馆汤泉”赞诗,距今不过500余年,而有关更古老的碑刻等史料始终未发现。观唐温泉收藏的近年发现的一柱金朝的经幢,上面的文字非常重要,它是金明昌五年(1194年)的刻石,其铭文为:“……东张村赵文王悦口薛口……沂州临沂县温泉乡东张……伏覩本村西有旧古迹石碑……碑也上有镌刻佛像累次显灵边口……意今来张通特发诚信许口……供养,乞保家门清吉任口平安……时大金明昌伍年岁次甲寅……”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经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唐中期以后,人们将佛经或佛缘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其经久不毁,后来改为书写或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等,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题幢身上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缘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型,在五代二宗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旁的。至元代后,经幢建造开始趋于冷落,直至消亡。至于观唐温泉收藏的这柱经幢石刻,上面刻的不是经文或佛缘,而是一般社会民情,是谁刻的?放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的?因为沧海桑田时日久远,又未发现其他可资佐证的文物资料,所以要弄清其原委十分困难。
但相对于汤头温泉来说,此石刻的重要性在于其确切记载了在金代临沂县的地名即有“温泉乡”,对照金代临沂的行政设置确实也设有沂州临沂县,而具体到乡——温泉乡,这还是一次有着重要历史的发现。在此之前,关于温水乡之称只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沂州府志.古迹》所载:“温水乡,县东北六十里,汉昭帝封刘安国为温水侯,即此。”这段记载出于《汉书》王子侯表:“温水侯安国,胶东哀王(刘贤)子,元凤六月辛丑封,本始二年坐上书为妖言敕免。”至于以温泉命名地名,这柱经幢石刻的记载是金明昌五年为“温泉乡”,至今已逾800余载,这是临沂古代以名胜来命名地名的先例,其他见诸史料或碑刻流传的例子极少。所以,观唐温泉收藏的这柱经幢古石对考证汤头温泉的历史及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堪称汤泉的历史“见证人”。